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江达 / 援藏工作 / 援藏成果

把初心镌刻在雪域高原——记天津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

2022年07月07日 05时24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西藏神秘又令人向往,奔赴西藏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不仅带着心中的梦想,更是肩负神圣的使命,奔赴而来,那就是天津援藏干部——中央组织部选派第一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一行8人。


“巍峨绵延的群山、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五彩的经幡、成群的牦牛、碧绿的草地、绚丽多彩的格桑花,还有那一张张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天津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进藏时对雪域高原的第一印象。

2021年8月,张琪作为“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带领7名队员一起飞越万里,奔赴西藏江达县。他肩负艰巨的任务,到岗后担任了江达县人民医院院长的重任,从管理到业务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深知此次“援藏行”的重要任务,是中央组织部、国家卫健委对医疗健康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

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张琪立即融入工作状态,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江达县疫苗接种进度缓慢,他万分焦急,主动与医务人员走村入户宣讲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江达县是进藏要道。2022年,在“三节(元旦、春节、藏历新年)”前夕,由于入藏人流量大,岗托一级检查站防疫任务艰巨,张琪主动请缨放弃休假,留守工作岗位,多次深入检查站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年时间,他都奉献给了江达这片土地,留下了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和信念。

急外科白芳经常说“咱们干急诊科、外科的,那就是在和死神赛跑,这个比赛不仅要跑得快、更是要出色的完成各个跨越”,她秉承这个理念,时刻以“精、准、快”去要求各个徒弟,一年来,她指导完成全麻手术50余例,门诊较大清创缝合术、截指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等操作400余例,指导急危重患者抢救28次,组织科室培训学习18次,组织科室基本操作培训18次,通过带教及培养,有效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


新生儿的出生,给每个家庭带来希望和喜悦,但看似平常的背后却充满挑战和守护,妇产科石瑾这一年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地理环境因素,这边的孕产妇对于产前检查的意识更为薄弱,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增加,但她时刻也不放松,积极组织科室开展对高危孕妇识别知识培训,规范妇产科常见病诊疗常规,提高了对高危孕产妇认知及处理要点,有效降低了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来,她指导完成住院手术118例,其中三级手术29例,门诊手术近200例,手术带教科室医生,详细讲解手术要点,提高了妇产科的技术水平。她积极做好年轻医生“传、帮、带”工作,通过开展教学手术(操作)、教学查房、小讲座等讲解方法,进行技术培训及理论培训20余次,有效提高了科室医务人员对妇产科常见病的诊疗水平。


“医生!快点,救救我的家人”急促的呼喊,打破了宁静,一名休克患者被送入了急诊,患者病情复杂,立即联系了内儿传染科滑艳,她立即参与指导抢救,突然患者心脏骤停,千钧一发之际,滑艳立即给予电除颤治疗,经过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滑艳总是默默无闻,她知道需要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江达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她便利用空余时间,制定带教计划,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知识讲解给科室医生,利用带教查房,科内讲课,课后考试等形式,规范本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死亡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积极开展远程会诊协助解决临床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放射科、检验科,一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辅助科室,能不能治好病还是要看临床医生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放射科王静到岗后,便立即投入到科室中,结合她在天津医院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首先进一步规范科室的工作流程,调整操作室的布局,充分利用工作站,培训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她完善科室内相关制度,从质控入手,规范影像技术操作及报告质量,并对每日病例逐个会诊讲解、每周固定理论讲课及考核、每月病例讨论,提升影像图像后处理的能力,巩固影像及相关临床基础知识,拓宽病种,提高了科室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认知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图像和报告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检验科张汉江的任务更加重大,县人民医院核酸实验室作为全县唯一一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承担了全县的核酸检测工作,他积极带领科室人员参加西藏自治区及国家卫健委的新冠核酸实验室比对,通过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协助完成了江达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移动车载实验室的验收及培训工作。


除了协助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以外,他也针对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协助完善科室管理制度,积极带领科室做好室内质控,认真完善每台仪器的失控规则设置,积极培训定量项目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了每一个检测项目都在控状态下完成。援藏期间,他还积极开展新的诊疗项目,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广泛的辅助支持。同时不断通过操作培训、理论讲解、考核等提高了全科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白衣天使”这是对护理工作者的美誉,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李海娟则是牢记“南丁格尔”誓词,从踏上高原的第一天,她的心中便有了努力的方向,她说“护理工作很繁琐,是最注重细节的,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更加需要耐心”,一年来,她努力做好护理部、院感科常态管理工作,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提升护理质量。重点针对临床科室专科操作、理论知识、无菌操作、院感防控、手术护理配合、医保控费、新冠疫苗接种、整理病区库房等方面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预案、流程入手,召开多次协调会,查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全力提升管理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在做好护理部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手术室护士长专业优势,协助并指导手术室护士进行开胸探查术、剖宫产术、宫外孕术、阑尾切除术、肛周脓肿术等手术配合,并选出10名护士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王雨林是这批援藏干部中的长者,援藏也是他自荐的,这是他心中的使命,还记得他刚来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他常给大家讲“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好的技术,服务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他到岗后,很快就克服了高原反应,立刻投身医务科工作中,积极做好医务科常态管理工作,按照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要求,提升医疗质量。重点针对临床科室病历书写规范、抗菌药物管理、精麻药物管理、会诊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传染病上报、规范查房等方面梳理存在问题,通过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培训、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病历点评会、处方点评会、病例讨论会等形式,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在做好医务科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神经科专业优势,协助并指导内科开展脑出血、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多发性神经炎、前庭神经炎、低钾麻痹、小儿低钠性脑水肿伴抽搐的诊断治疗,填补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协助外科开展颅脑外伤致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疗。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多次参加综合科、急诊科患者会诊和参加急诊、内科、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8名援藏队员深深认识到“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要性,深知此行所肩负的使命,一改往日工作模式,在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扩大深度、细化措施,以党建工作为基础,协助医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各族同胞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们切实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带来的爱与力量;以疫情防控工作为重点,切实规范发热门诊、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以签订“师带徒”协议为契机,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全面提高徒弟的管理和医疗水平;以夯实基础为抓手,坚持带教查房、示范教学、业务指导、会诊等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使“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走深入实。

援藏队员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加强精神“滋养”,不断提升“力行”效果。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转瞬即逝!这一年来,队员们24小时吃住在医院,工作中随叫随到。尽管这里海拔高、气压低、氧气薄给身体带来种种不适,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生出对援藏的倦怠之感,而是积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授援医院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促进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做到有志而来,有为而归。

想想当初刚进藏的时候,援藏队员的扪心三问“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现在,在江达这片红色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