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达要闻

中共江达县委:“红在江达·逐梦向东”的生动实践

2025年11月26日 10时23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江达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接昌都市委“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工作目标和“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了“红在江达·逐梦向东”的工作要求。“红在江达”是“红色昌都”的江达诠释,是对市委“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的深化与拓展,体现了发扬红色历史性、精神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逐梦向东”是对市委“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工作目标的具化,强调发挥区位优势、创新动能和东向共识,形成比较优势。“红在江达”与“逐梦向东”是江达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战略,既具有内在统一性,又存在功能互补性,二者通过“精神指引”与“实践路径”的辩证互动,共同构成江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完整逻辑体系。


红色引领解码攻坚,以“红在江达”推动党建提质。

厚植“红在江达”四大优势,高效开展“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激发群众投身“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的参与热情。

打造党性教育矩阵,激发“红在江达”的历史根脉自豪。用好用活《红色江达》一书,创作一批如《情在江达》《故乡江达》等贴切实际、贴近群众的文化精品力作,深入开展“红色江达大讲堂”“乡村讲堂”理论宣讲和“红色昌都·振兴奋进”系列活动,扎实推动红色故事进课堂、红色文化进校园。

建强红色阵地,丰富“红在江达”党建资源。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巩固提升,着力打造岗托农牧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坚持抓好党建示范点和四强党支部巩固培育,加快推进省道201、202党建红色长廊建设,全力构筑坚强有力的红色阵地。


建强红色队伍,锻造“红在江达”的精神传承铁军。推动村“两委”班子赋能增效,启动优秀年轻干部“红色江达·薪火工程”,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让红色有“传”人。推动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发展壮大,坚持高质量发展党员,让每一名农牧民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推动人才队伍聚势兴业,依托开展“红色昌都·振兴奋进”系列活动特别是传统和现代生产技能比赛,重点培养一批建筑施工能手、农机操作能手、科技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精准培养使用乡村振兴专干等“四类人员”和“三支一扶”人员,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人岗相适、更好服务乡村发展大局。


东向通道筑基攻坚,以枢纽升级推动强边开放。

以市委构建空天地一体的交通枢纽为契机,以向东打通血脉为起点,以交通枢纽、物流网络、边界协作为基础,构建逐梦物理通道,推动江达成为昌都对接周边经济圈的前沿阵地。

打造立体交通枢纽,实现交通赋能。近期目标,按照“争取高速、提升国道、打通断头、提高等级、乡村通畅”的工作思路,力争将德格至昌都高等级公路(G4217)和G317线升级改造规划纳入“十五五”规划,提升行政村通畅率和自然村通达率,切实打通向东连接周边经济圈、向西辐射兄弟县区的“双向开放”通道。中长期目标,打通江达与川藏铁路的连接通道,实现铁路与县域内的交通网络无缝衔接,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拟建设货运编组站和集装箱中转中心,搭好铁路“顺风车”。

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做实门户经济。打造藏东陆港型区域物流枢纽,合理布局“一园三中心”(智慧物流园,边贸集散中心、冷链仓储中心和电商孵化中心)。构建高原特色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立林下资源预冷站,新增冷链仓储容量,提升松茸、樟子菌、猴头菇预冷处理能力。积极与东部市场对接,与成都冷链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开辟“江达—成都”冷链专线。


打造沿边经济合作带,强化边界协作。按照“邻里和睦、边界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以G317为依托,围绕清洁能源开发、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生态共建、就业服务、维稳协作等方面,主动融入四川甘孜德格、石渠、白玉和青海玉树等地,探索党建促边界协作带文旅融合的路子,推动藏川通道旅游共同体建设。


产城融合提质攻坚,以产业跃升推动发展惠民。

以向东开发资源为动力,通过“资源+市场+技术”协同,构建高原特色产业与东部产业链的“双循环”模式,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

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畅通逐梦发展通道。持续加大对玉龙铜矿的协调服务工作力度,构建和谐共赢的企地关系,力争“玉龙三期”早日落地,带动年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推动江达成为藏东工业走廊的重要支点。

推动水电东送,点亮东部万家灯火。站在昌都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工作大局中,坚持水光风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加快推进波罗水电站建设,稳慎推动岗托水电站前期工作,同步推进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争取早日将丰富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需求地区。


推动农牧升级,让高原馈赠走出大山。聚焦市委农牧业全面发展的部署要求和“四个一批”措施,在林下资源、“江达牦牛”“白宗涌泉”产业加工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以波罗木刻、岩比手工艺、卡贡藏香等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土特产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文旅融合巩固攻坚,以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固本。

以市委打造红色文旅产业为契机,以向东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为目标,以红色文化为魂、生态资源为基、民俗风情为翼,打造“红色研学+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旅综合体,努力在文旅发展中筑牢生态屏障,构建逐梦生态通道,推动绿色固本。

活化红色资源。当前,以着力打造以国道317为“主动脉”的黄金旅游路线为契机,以红色旅游为统揽,以国道317为轴,紧盯“红色地标”、综合服务站和集团式合作的集散中心等重点任务,积极探索“红色+”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一廊·五片·九驿·多节点”格局,把国道317线江达段打造成为西藏的红色文化高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激活民俗文化。近中期目标,依托开展“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挖掘康巴村落在生产生活、饮食、服饰、节庆、家风家规、村规民约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村史馆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发藏式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谋实生态旅游。长期目标,对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江达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文化枢纽。打造江达长江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展示江达藏戏、服装、木刻、岩比手工艺等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建设金沙江文化景观带,积极争取江达县域金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清洁能源走廊带,依托岗托电站、波罗电站建设,打造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串联江达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同频共振。


文化共生浸润攻坚,以精神共识推动稳定凝心。

坚持标本兼治,以向东强化精神纽带为落脚点,通过“民族团结+红色治理+为民办实事”,构建逐梦精神通道,推动稳定和谐。

加强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族团结文化“两线一廊”、打响外出参学民族“三交”品牌,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红色治理。以开展“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为主线,因地制宜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合基层善治实践,引导老百姓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实干凝聚人心。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创新开展“走基层、访民情、抓落实”活动,主动承接落实自治区“十大民生”工程、28项民生实事,深化“群腐”集中整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达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良好效果。(执笔:白玛扎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